2137807715_619bc7434c_z  

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,不論是來自外界的資訊或腦中必須處理的資訊,都愈來愈大。我們能否利用現代的資訊技術來輔助自己的記憶?七十八歲的微軟研究員 Gordon Bell 在《Your Life, Uploaded》一書中,描述了他在過去十年間的嘗試,例如利用掛在胸前的實驗性攝影機,每隔幾分鐘就自動拍攝照片並記錄位置。

Bell 有研究計畫支持,使用的軟硬體一般人不易取得,但這不表示我們什麼都不能做。技術永遠不會完美,每一個人都要學會利用現有的不完美技術,記錄不完美的電子記憶,而不該什麼都不做。

Twitter是我的儲思盆。我會把我想到、讀到、看到、聽到、感受到或正在做的事即時記下來。為了分享而清楚表達的過程,本身就是一種精緻性複誦。從 2008 年 10 月使用至今,累積超過七千則訊息,每則都代表某個特定時間的記憶。我寫了個小程式製作這些訊息的完整備份,快速瀏覽是回顧記憶最簡單的方式。

相機是我的視覺經驗取樣工具。我會隨身攜帶,拍下吸引我注意的景象,再利用 GPS 軌跡做相片定位,最後上傳到 Flickr 相簿。從 2005 年 8 月至今,已累積超過兩萬八千張照片,其中超過 97% 有地理資訊,每張照片都能幫我回憶某年某月某日幾時幾分我在哪裡看到什麼。

GPS 軌跡記錄器每隔幾秒鐘就記錄一次我的位置,出門就啟動,返家才關機;從 2008 年 2 月至今,累積超過一千天的軌跡紀錄。我如果想回憶某年某月某日某時某分我在哪裡,只要在電腦上檢視這些軌跡就找得到線索。這些軌跡當然也還會用於相片定位。

至於訊息保存與檢索都不是特別方便的 Facebook ,就只被我用來當成分享的平台,分享在 Twitter 與 Flickr 記錄的內容,有時也會分享GPS 軌跡

整體大於部分的總合。如果原本會被遺忘的訊息都被妥善保存,當你回顧這些內容時就會看出規律性,那是從其中的任何一點都看不到的。所以電子記憶還可以幫助我們重新檢視自己,我經常用關鍵詞從 Twitter 備份找出分散在不同時間的相關回憶重新整理,在我的部落格上這樣的彙整就累積了五十篇

把時間拉長,這些電子記憶也是一種永生的形式。就像 Bell 說的:「如果你的電子記憶能夠完整保存,當你過世後它就可以代代相傳。有一天後人也許會想問你問題,你的電子記憶則會回答他。也就是說,你以數位形式得到了永生。」

你呢?你如何運用資訊技術輔助記憶?

By 蔡志浩 

http://wired.tw/2012/04/23/blogger-memory/index.html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oneypup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