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觀察]師大怎麼了--老店未死,是被排擠

布拉格咖啡.jpg

我這一代的台北人生於台灣經濟與房地產起飛的時代,成長過程裡(不對,從高中以後),身邊盡是家境富裕的台北子弟,那些人多數住在台北的中部以北東部,而台北的南部呢?

不同於那些隨經濟發展而富的家庭,師大的房價在大安區始終偏低,除了里內眾多教職宿舍,也不乏國民住宅,照老一輩的說法,師大過去的房價才符合公平正義,治安也是北市最佳的地帶之一;我們這些「南部人」以都市之肺為傲,居民要求公園綠 地,重視教育,師大這裡的中小學密度恐怕足以稱為台灣之冠,不只如此,師大最特殊之處,就是居住此間的在地人以女性居多,我們的性別比是86,遠遠低於台 灣的性別平均99.6,以性別人口來看,師大的男性數量,恐怕是全台灣最低的地區之一,最多在地男人出沒的時候,就是圾垃車來的時候;台北之南原是台北的 桃花源。

(至少,女人住得很舒服。)

我這一代的台北人也生於台灣現代化的起點,對於變化和速度,我們(被要求)習以為常。

 主流價值灌輸我們變遷等於進步,而進步,就是城市追求的目標。

 卻很少人質疑「進步」這個虛幻的名詞--尤其,在台灣「進步」往往與西化(美國,而非歐洲)、科學理性資本主義掛在一起,總是呈現不自然的直線發展

這種不自然且帶著父系思維的進步模式,在師大,被溫柔的轉化了。

巷 裡帶著綠意流動,我們的生活節奏緩慢;耳邊聽見的是哪間小公寓傳出的琴聲;當然,偶爾有哭鬧著不肯上學的孩子,拉著爸爸使性子;你說,替人帶孩子要考執照 的,但我們就是托給保母鄰居帶大的,現在巷子裡也還有幾對退休的老夫妻替人照料孩子;師大附幼招生時師大路上滿滿的父母,誰家的孩子運氣好呢?再不,還有 寶血和新民附幼啊;巷子裡的服飾店專賣印度品牌ANOKHI,十幾年前一條絲巾1880,龍泉街尾端最早的服飾店是從法國飄洋來的,東區都找不到這麼歐 的;文藝腔濃厚的ROMIS画兒和關西味的NOTTING HILL都算是晚近的店了;台灣剛開始流行生機飲食的時候,師大的有機超商就能冒出二~三家;榕樹下的雜貨店雖被連鎖超商取代,巷子裡卻仍維持著三家傳統藥鋪的生態;我們的生活與店家總是密切結合,即便到現在,中西美食依然是在地家庭打牙祭的選擇;他們現在說師大是新興商圈,但,有看過哪個新興商圈,十分鐘腳程內就有兩個傳統市場嗎?

 十幾二十年前,龍泉街那家上遍報紙的沙茶牛肉炒米粉(燴飯)收起來了,鄰里老客紛紛向罹病的老闆致上哀悼之意,過了幾年也還有人向老闆娘探詢是否願意傳授技藝,一代美食就止於一代吧,何嘗不顯得記憶分外珍貴;

也有老店撐到了最後,五六年前師大地標大碗公無聲無息地倒了,我們無限惋惜,畢竟他真的變難吃又不衛生了,何不讓他慢慢淡去;

客拉客牛排倒了,巷子裡最後那家寶島鐵板燒倒了,我沒感覺,不,有點煩惱少了家九點以後可以進食的空間,要知道,過去的師大,多數的餐廳只供食到八點;

有些人認為翡翠牛肉麵決定把房子隔成小間租出去當路邊攤服飾店,代表師大的敗壞--從供應地方生活日常用品,轉變為對土地過度濫用的商業行為;

我卻以為不能忽略在地十餘年的中式藝品店生活提案三,也成為隔成小小間類似五分埔的平價成衣店;

八大美術社從巷子裡,搬到邊緣去,不多久米倉也從巷內移去當她的鄰居,這是師大商業化開始後,老店隨之後遷的起點。

 

隨後,老店遭到排擠的情況越趨猛烈,被視為是師大特色的手工冰淇淋搖滾牛,於2010年年初被高房租逼退,現址販售平價女裝;

2010年8月學生愛的平價快炒永康左撇子移往政大,替手同樣是平價女裝;

引起外界注意的是,長居在地的政大書城在2010年10月外移,原店以一億七千萬的高價售出,隨後召入國際連鎖咖啡集團星巴克;

同一時間,在地文藝服飾店代表ROMIS的分店POST面臨房租調漲,決定歇業,替手的是兩間成熟性感的韓貨店;

2011年1月,德式家常小館日耳曼小鎮也被服飾店取代;

2011年2月,深受小品藝文界喜愛的步調咖啡,難以承受房租連三漲,外移至復興南路,現址隔為兩間服飾店,並佔用法定空間,直接接臨巷道,與當初留下車位空間的步調咖啡的空間配置大不相同;

步調咖啡.jpg  

2011年,師大路上唯一一家水果行(兼賣臭豆腐)在夏季(隱約記得是六月份)被全台擁有十四家連鎖店的破銅爛鐵銀飾店取代;

接著,九月底,在地知名的宜蘭養生臭豆腐一枝獨秀(綠色臭豆腐)不堪租價壓力搬至公館,同址被隔為服飾店;

CIMG8670.JPG 

 2011年10月,足以代表師大優雅與樸實性格的布拉格咖啡,在營業十餘年後,遷移至溫州街,現址成了平價服飾店,改掛發亮燈管。

CIMG8526.JPG 

 諷刺的是,布拉格咖啡正是強調賺生活的文化觀光計畫--北區國際光點計畫中的師大老店。

 

而今,老店無力在師大賺生活,對照觀光局筆下宣傳的師大傳統文教居民的街廓和life style,我們總在幻想觀光局好好收拾文化觀光卻造成商業入侵的殘局。

差不多布拉格搬走前後,師大老字號冰果店霖園,同樣被平價服飾店取代;

2011年十二月,師大巷中最後一家果汁店,許多人早餐最愛--水果大町,後移至溫州社區。

取代水果大町的ROPAS服飾店在師大巷弄內至少有兩家分店。

CIMG8671.JPG   

IMG_1564a.JPG  備受歡迎的老店原是招攬觀光客的地方特色,卻也成為炒作下的犧牲品,儼然是to be or not to be的現實嘲諷劇。

頂著老店吸客能量的大批服飾零售業則以產業發展的方式,群起湧入,替代這些外移老店的位置,這批服飾店象徵高度商業化、節奏快速汰換率高高回報率,對土地的消耗特別劇烈,因此,師大的巷道成了招牌林立衣服群起掛牆,觀光客選購成衣的消費空間。(一面倒的MIC,更是讓在地人受不了。)

CIMG8666.JPG 

師大巷弄的流動性消失了,生活變成商業的一部分,文化剩下觀光,老店只是觀光局文宣上,來不及刪除的悲劇,居民自嘲成為觀光災害下的難民。

喔,公園裡的樹木還帶著前晚數百名觀光客留下的三手菸味,我想,隔不了多久,養工處就會認為公園裡給孩子們的遊樂器太多,不如換成公共廁所。

說到這,又難過的不知該說些什麼。

眼下,代表著師大平實雅緻的堤香,據聞將在本月底結束營業,內情是仲介成功遊說房東調漲房價。

又傳出,多鬆也將在1/19退場。(雖說多鬆牆壁都有菸垢...XD)

 

 景氣好的時候,當然可以理解龍泉鴨莊變得不好吃又找不到接班人而歇業(後來變成漫畫店嗎?);卻不懂為什麼現在景氣低迷,房租卻能節節攀升,還能逼走人氣老店,早期踏實的老店不僅賺不到生活,現在還賠了居民的生活,害我家變成夜市。

是啊,台北的南部人一向對資本主義的操作邏輯不夠瞭解,只記得郝龍斌承諾台北一個健康城市,而師大不僅健康急速衰壞,成了二手菸地獄噪音垃圾一律不缺,治安敗壞阻塞的巷道,成為公安隱憂,而郝龍斌指派主持師大問題專案的陳雄文,不僅是辦花博「有功」的產經專家產發局局長,還在媒體上誇言現存於師大的產業的重要性--產業是什麼?可以吃嗎?

師大內的唯一也是對國家最重要的產業是家庭內的人口再生產,助你好孕才是台北市府對師大最大的期許,什麼時候變成了夜市?

現在的師大,不要說女人,連男人都住得很不舒服,孩子怎麼生得出來?怎麼在二手菸害的環境中長大?

失去健康和安全的城市,是台北城的進步嗎?城市淪為夜市,難道就是台灣政府許諾人民的未來嗎?

 

台北市政府欠師大這塊土地一個合理的交代。

 P.S.本想插嘴說,師大居民發起的保衛家園,實是媽媽們的護家行動--發起的里,里長是三里唯一剛選上的女性里長;發起的居民是一群古道熱腸的媽媽,談的寧靜安全、衛生環保教育綠化...每一樣都被認為是女人的範疇,而家,毫無疑問是女人的地盤。

可惜,現在好不容易發展出地方意識的頭,誰知道居民自救會不僅由男人主導,還用男人的方式運作,發布的訊息備受質疑,訴求模糊,欠缺協商集結動員的能力,內部只有單向溝通組織極度集權,兩個半月以來,內部針對地方情況和策略毫無討論,三里綁在一起,導致某些里的需求遭到排斥,嗯,正對這種莫名其妙的發展十分不滿。

 

http://shidaarea.pixnet.net/blog/post/12461525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oneypup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