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0.jpg  

「我是用玉兔鉛筆長大的!」樸實的黃桿鉛筆是許多五、六年級生的共同記憶。二年半前,位於宜蘭羅東的玉兔文具工廠轉型為全國第一所鉛筆學校,校長唐鏡川兢兢業業地傳遞鉛筆文化。

     「比起原子筆鋼筆難免正式、公務的嚴肅,以鉛筆畫字記事,多了幾分輕盈的怡然氣氛。」美食作家葉怡蘭曾為文指出,「無論再怎麼忙碌,每 回,只要擎起鉛筆,便彷彿多了一點呼吸與喘息的空間,繁亂的心,漸漸地靜定下來。」鉛筆成了她在電腦之外,幾乎是唯一的筆記畫字工具。

     一九四七年,來自上海的唐氏三兄弟在台北市衡陽路上開設國風圖書,同時代理派克墨水、偉佛鋼筆等進口文具,銷路非常好,後來自行設廠生產打字蠟紙、複寫紙、大頭針、釘書針等綜合性文具。

     一九六四年,玉兔開始生產鉛筆,逐漸建立口碑,成為國內三大鉛筆品牌之一。

     「早期生產出來的鉛筆曾經像香蕉一樣,是彎的。」唐鏡川說,「當時技術不夠好,兩塊木板收縮比例不同,黏合後就變成彎的。」他曾經調皮地拿刀片把鉛筆切開,想了解為何鉛筆芯會縮進去,原來早期黏合技術不佳,有時鉛筆芯會縮進去。

     玉兔最風光的時候,員工曾多達五百五十位,一九八○年代後期因為新台幣大幅升值,物價、工資高漲,業績急轉直下,現今羅東廠只剩卅多位員 工。

     根留台灣 轉型成鉛筆學校

     大環境的變化實在太快,電腦的普及、少子化與海外生產成本降低等因素衝擊下,國內文具業者如雄獅、利百代等紛紛外移至大陸設廠,唯獨玉兔一家迄今堅持根留台灣。

     經過四年多的籌備,二○○八年六月,玉兔鉛筆學校開學了,從製造業變成製造型服務業。唐鏡川由廠長變成校長,每天熱情地為家長與小朋友們解說鉛筆的生產過程,並教導他們設計自己的鉛筆。

     今年初玉兔以老檜木做成高達二米二的巨型鉛筆,成為鉛筆學校最大的地標,而散發檜木香氣的鉛筆則成為玉兔的獨特產品。唐鏡川拿起一支檜木鉛筆湊近鼻子仔細嗅聞,他興奮地說:「好過癮!」

     變身經典 字跡永遠不褪色

     在玉兔服務了廿二年的經理應佩華指出,目前以結婚鉛筆最暢銷,名片鉛筆、滿月鉛筆很流行。

     儘管鉛筆如此普通,有時令人忘了它的存在,不過,唐鏡川強調,不論鋼筆或原子筆的墨水,十年後都會褪色或消失,反而是鉛筆的字跡永不褪色,可以把思想、文化永遠保存下來,甚至上了太空,鉛筆仍是最佳書寫工具。

     在電腦化衝擊下,年輕一代拿筆寫字的機會越來越少,但唐鏡川堅定地說,「我要傳承的是鉛筆文化,因為鉛筆是記錄文化的工具。」

       中國時報【謝錦芳/專訪】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oneypup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